科技城动态

【徐州日报】推动科技创新 赋能产业强市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全市产业科技创新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2/5/20 15:26:34      点击次数:1189

科技创新是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建设产业强市,要强在科技支撑上”。

为加快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步伐,市人大常委会将调研全市产业科技创新、听取政府部门关于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报告纳入本年度工作要点之一。

在听取报告之前,5月12日、13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成立专题调研组赴泉山区、徐州经开区、徐州高新区视察。

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中国矿业大学、江苏淮海科技城与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东湖医药创新港,以及相关科技创新企业。

在徐办学40余年来,中国矿业大学扎根能源行业和区域发展,与我市并肩携手,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形式不断创新,为徐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作出了积极贡献。

江苏淮海科技城深化落实新阶段新任务,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大健康和科技服务业“2+1”主导产业体系,奋力打造淮海“科创之芯”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方面,步伐坚定,成效显著。

2019年开工、投资25亿元建设的东湖医药创新港作为全市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新地标”,致力于加快培育和迅速壮大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园区以生物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平台、生产智造服务中心为定位,今年6月将正式投入使用,目前70%空间已被部分前沿科技型项目抢先签约。

一批科技创新企业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徐州致能半导体有限公司于2020年11月落地徐州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后,上马氮化镓及其封装器件研发生产项目,预计今11月可正式投产;位于淮海科技城的江苏仁安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创办仅2年,通过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智慧城市领域成果斐然,获得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一级资质、专利小巨人企业等称号……

通过实地调研,调研组的成员们真切感受到了我市创新创业日益浓厚的氛围及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听取了相关单位、企业及属地政府、园区有关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介绍后,深受鼓舞,对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5月16日举办的调研座谈汇报会,开启了一场“沉浸式”主题座谈。相关高校、科创平台载体、企业负责人以及调研组成员们深入交流,畅所欲言。调研组从中深入了解各单位、企业技术研发及经营情况,详细明晰它们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急需解决的难题,听取其诉求和意见建议。

近年来,我市锚定“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目标,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引领力。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172家,是2017年的3倍。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214家,高新产值占比由2017年的36.5%提升至47%。六大新兴主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7%,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获评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2021年,我市被推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城市,成为全省三家推荐城市之一……

市政府相关领导和科技、发改、工信、财政等职能部门的细致汇报,让调研组进一步了解到近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长足发展。

高企认定通过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省内占比位居中下;科技服务业发展滞后,公共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度不够;各类研发机构向行业、产业开放共享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大部分高校科研成果没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科技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

与此同时,调研组从中也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市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项,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科技动力还不够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矛盾问题依然突出。

科技创新是“国之大者”,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职责使命。如何做好全市产业科技创新工作,调研组的成员们通过深入思考,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创新主体合理的诉求。

调研视察,座谈交流;听取汇报,深入询问;立足全局,回应关切,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折射出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人大担当。

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靶向发力,久久为功,充分做好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大文章。聚焦我市核心主导产业,让科技创新充分引领产业发展;二要履职尽责,汇聚合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当好桥梁纽带,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大帮助。三要突出重点,找准问题,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宣传力度,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激发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增强政府服务能力,切实解决科技创新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共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下一步,调研组将继续保持与相关部门、科创主体的联络,进一步丰富调研素材、完善相关材料;认真梳理全市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与相关部门认真沟通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集聚调研组全体成员的智慧撰写调研报告,确保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全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的支撑。

您感兴趣的新闻
上一条:【汉风号】淮海科创基地进入收尾施工冲刺阶段
下一条:【汉风号】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大赛(徐州赛区)决赛线上举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