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集聚创新创业资源,推动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17年1月,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江苏淮海科技城,为园区建设发展和运营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江苏淮海科技城是我市“一城一谷一院一区”科技创新四大标志性工程的龙头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计划总投资150亿元,东起迎宾路、西至解放南路、北延淮塔东路、南临三环南路,占地5.9平方公里。
江苏淮海科技城着眼打造徐州“科创之芯”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建设全省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定位,发扬“实干、担当、创新、一流”的科技城精神,努力实现“产业提升、空间拓展、机制再造、队伍淬炼、破立并举、开创新局”的总任务。落实高起点规划建设、高标准招商选资、高质量推动发展措施,努力实现企业集聚度、税收贡献度、科技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四个明显提升,打造具有产业引擎、创智中枢作用的特色科技园区,实现“产城融合”。总体定位为五大集聚区,即:科技成果孵化器集聚区、产业研发加速器集聚区、众创空间集聚区、科技金融集聚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即:人工智能、软件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互联网融合。
江苏淮海科技城核心区,共分为四大片区六大园区板块:一期片区为创新大街(包括科创园AB座、泉山科技楼、软硬件区、同创新座、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二期片区为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级科技园;三期片区包括徐州软件园、中关村文化产业创意园;第四片区为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和创智科技园。
目前江苏淮海科技城片区注册企业4173家,在园区内办公的企业806家,规上企业43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7家(华为、甲骨文、谷歌、惠普、思科、富士通、象屿),国内软件百强企业11家,院士领军企业5家;各类板块上市的企业12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双软企业”121家。
通过优质产业落地及人才政策导向,区域内创新创业人才达2万余人,其中两院院士7人,国外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教授170余人,硕士以上科技人员1200多人,专职科技人员近5000人。围绕企业发展大数据、系统集成、互联网传输、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的需求,建成校企联盟189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82家,产生创新成果680项,专利授权9680件(其中发明专利1324件)。设立各类创新基金8家、科技产业联盟4家,与国内外各高校、科研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达46%以上。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目标定位要求,到2020年江苏淮海科技城将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和功能载体建设,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日益显现,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的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成为江苏省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板块。